网站首页 > 开题报告> 文章内容

打造川南现代教育数字港 教育强市建设新征程

※发布时间:2018-10-29 10:32:13   ※发布作者:A   ※出自何处: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加快教育现代化,办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要构建起符合时代要求、满足群众需要的现代化教育体系,把提高教育质量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真正推动素质教育。

  近年来,全市教育系统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在平台开发、师资培训、优质资源共享、教育管理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市委七届七次全会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准确把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因势而谋,顺势而为,作出了“探索建设川南现代教育数字港”的决策部署。

  近几年,我市先后投入近4亿元改善教育信息化基础,全市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接入率90.4%,“优质资源班班通”完成89.24%,建有校本资源学校158所,“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学生开通率70.59%、教师开通率91.13%,分别名列全省二、三位。

  在县级层面,市中区教学点班班通设备安装达100%,威远县各级各类学校安装使用“优课”备授课系统100%,资中县试点建立梦想教室实现“+本地”“英语双师课堂”。

  “两平台”建设良好,全市5个县(市、区)建好了教育城域专网,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覆盖所辖区域内的各级各类学校。

  此外,还实现了“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我市农村教学点210个,在中央项目的支持下,已100%实现“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

  信息时代的发展,人才培养要求和教学需求趋于多元化、多样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成为了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为此,市教育局把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重要抓手,通过开展以研促用、以赛促用,举办各类专项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

  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2017年,我市成功立项省级教育信息技术科研课题10项、市级教育信息技术专项教研课题16项。通过课题研究,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促进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以各类竞赛为驱动,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普遍应用。每年组织开展内江市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内江市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全市普通高中学科大赛、内江市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实践征文评选活动。其中,内江二中、内江十一小、尤家沱小学创客教育初见成效,四川教育作了专题报道。

  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为契机,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参与“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网上晒课1.6万节,获部级优课30节、省级优课182节,内江六中“一师一优课”案例被教育部收录,有力地推动了教师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常态化应用。同时,通过此项活动也充分调动了广大中小学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发挥教师的个体创新力量。

  以培训为手段,促进信息化队伍专业化发展。根据教育信息化的工作要求,开展分层培训,以非常规手段主动并越级与教育部培训协调,选派全市各县(市、区)教育局局长、分管局长、电教、部分试点示范学校校长,分别在上海、西安、、成都等地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全国厅局级教育信息化专题培训,完成信息化管理队伍的思想发动工作。依托东北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投入资金60万元开展创客教育、“信息技术推动教育变革与创新”、教育信息化与教学深度融合的高端等培训,培训人员达200余人次。

  两年前,市教育局与成都东方闻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教育信息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17年以来,我市依托东方闻道的优质信息化资源,开展高中全日制远程直播教学、初中全日制远程录播教学、小学全日制远程植入式教学、幼儿园远程观摩式教学等,取得了明显成效。

  引入成都市先进、前沿的教育教学和优质、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满足了内江地区部分学生、家长对省内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需求。

  借助“互联网+”,解决优质资源匮乏的状态,我市各级各类学校在市级教育专网尚未建好的情况下,能很好地利用天网和互联网,收集和下载各类适合教育教学需要的资源,有条件的学校通过引进、购买国内优质资源,加快各学科教学资源建设,组织开发建设校本资源库,不断丰富教育教学资源。

  市教育局与中国电信合作,积极试点引入IPTV教育频道,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快速普及,实现全市城乡学生“只要家里有电视,就能足不出户与名师‘面对面’进行学习”,从而有效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近年来,市教育局采取各种有力措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积极构建式教育网络,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推背图原文育教学中的应用、普及和深化,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推进基础教育课程。

  内江市第一幼儿园借助QQ、微信、网络空间、名师工作坊、优课优信等平台以论坛形式进行网上研讨,教师们积极参与,发帖、跟帖、提问、解答,发表各自的见解,进行思维的碰撞,在研究的状态下积极推进教育教学。同时,内江市第一幼儿园还在本园网站上开辟了《教研沙龙》栏目,定期收集上传教师们的主题活动优秀教案、课件视频、教育叙事、教学随笔、教学反思和学科带头人的各领域专题、创设PPT等,每名教师都在这个平等发表见解的平台上学习分享,展开互动讨论甚至辩论。

  威远县严陵镇中心学校从2010年开始鼓励学科教师实施电子备课,并实行四步式管理。第一步: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和因特网制作、整理好自己的电子教案及相关课件,保存到电脑中;第二步:教师集体研讨修改,形成适合本年级教学的个性教案,再由教师本人根据自己本班的实际修改形成个性的二次教案;第三步:将自己的教案到学校教务处,便于学校检查、资源共享和教学使用;第四步:每学期评选出电子备课优秀教师12名(语、数各6名)在期末大会上表扬。

  网络教研是校本教研的有益补充和完善,是传统教研的创新与发展。各级各类学校大胆探索,通过网络拓展教研的范围,延伸教研的空间和时间,以提高教研的广度、深度和时效性。

  教育信息化构建起了“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良好学习氛围,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质量再上新台阶。

  内江市第六中学连续两年开展全校性教育信息化和 “活动元教学”深度融合的优质课大赛,较好地实现了课堂教学与“互联网+”、板书、教材、学案、实验等直观教具“五位一体”深度融合,取得了可喜成绩。教师近三年参加各级各类优质课大赛获得国家级4人次、省级12人次,其中张永苹老师获得高中英语优质课全国一等,陈占波所授《地图上的方向》获国家级优质课竞赛一等,姚鑫等8位教师优质课获得省一等,充分体现了课改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成效。

  资中县双龙职业中学建有汽车驾驶模拟仿真实训室、电子CAD实训室等,在专业课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仿真实训室,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近年来,全市教育系统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在平台开发、师资培训、优质资源共享、教育管理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育信息化建设任务推进情况看,我市无论是在基础设施建设、应用推广上,还是在观念认识上,都存在一定差距,各地各学校也很不平衡,特别是农村学校还存在空白区域,一些原来配备的基本设施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相当一部分学校只是进行了展示型、电的浅层次应用,全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相对于加快建设四川一流教育强市的目标,以及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教育信息化程度不高成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面对现状和困境,市委七届七次全会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准确把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因势而谋,顺势而为,作出了“探索建设川南现代教育数字港”的决策部署。

  “建设川南现代教育数字港是智能下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举措、办民满意教育的内在需求。”市相关领导指出,要聚焦聚力教育信息化设施建设,建立培养激励机制,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发展水平,统筹兼顾、加大投入、防控风险,加快建设川南现代教育数字港。

  市教育局深入学习贯彻市委七届七次全会,抓住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契机,多措并举打造川南现代教育数字港。

  深入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提速增智“宽带网络校校通”,推动学校全部接入互联网,带宽满足信息化教学需求,无线校园和智能设备应用逐步普及。提质增效“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推动从“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转为“校校用平台、班班用资源、人人用空间”。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实现融合发展。实现信息化教与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和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各级各类学校。

  持续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推动教育信息化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的高阶演进,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全过程,推动改进教学、优化管理、提升绩效。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推动从技术应用向能力素质拓展,使之具备良好的信息思维,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学习、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成为必备的基本素质。加强信息化从研究到应用的系统部署、纵深推进,形成研究一代、示范一代、应用一代、普及一代的创新引领、压茬推进的可持续发展态势。

  着力构建一体化“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引入“平台+教育”服务模式,整合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支持系统,逐步实现资源平台、管理平台的互通、衔接与,建成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

  市教育局将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市决策部署,全力打造川南现代教育数字港,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攻坚,整体提升教育保障能力,持续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切实办民满意的教育,为谱写新时代治蜀兴川内江实践新篇章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蒋金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