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论文格式> 文章内容

一个文科老师眼中的本科毕业论文死局

※发布时间:2018-10-31 2:18:34   ※发布作者:A   ※出自何处: 

  本科生要不要写论文,最近成为热议的话题。作为大学四年综合能力的一个集中体现,毕业论文应该展现出高水平人才的学术素养。但是随着本科教育从精英型向大众型的转变,庞大的本科生群体,写出来的论文水平也参差不齐。有人便提出没有质量、没有实际价值的论文,不写也罢。但是也有人提出如果取消,更会让本科生的学术水平进一步下滑。也有本科生认为现在所写的论文就是没有实际价值。那么从高校教师的角度来看,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该何去何从呢?南瓜学堂收到了一份湖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的来稿,从老师的视角来讨论这个问题。南瓜学堂刊登这篇来稿,不意味着完全赞同文中的观点,只是希望抛砖引玉,听到更多同学们、老师们的看法。如果你对这个问题有话要说,欢迎来稿。我们的邮箱是

  我所供职的大学是一所省属重点大学。入职十多年,我已经从一个青椒熬成了熟椒。给本科生布置期中论文、学期论文是我的日常工作。从评上那年起,开始有资格指导本科生写毕业论文。算来指导本科毕业论文已经15年了。混迹于高校学术圈十余年,评阅学生论文数以千计,按常理说,指导本科毕业论文应该是驾轻就熟,可是,近年来,我对于大学文科学子的论文写作(如果他们涂鸦的还算是论文的话)是越来越看不懂了。

  我校的指导本科毕业论文的任务说起来是双向选择,实际上是单向的。学生有权选择老师,老师却绝没有系主任分给你的学生。每年到你手下的毛坯怎么样,老师事先是不知道的。有的在开练之前显得特别乖巧,信誓旦旦地要把论文写好,但真正进入到选题、撰写任务书、开题报告等环节,才知道接下来的这颗山芋有多么的烫手。

  第一个让人觉得烫手的就是选题。每年选我专业领域外国文学方向的还算不少。每届开始,我都点小期望:这么多同学中说不定有一两个基础扎实的,说不定能鼓捣出一两个校级或省级优秀毕业论文呢。但是,在选题这一关上,问题就逐渐出来。我一般是先尊重学生的兴趣,询问学生自己有没有特别感兴趣的外国作家作品或文艺,有没有初步的研究意向?结果是基本上没有。近年常有同学不从外国文学史上选取经典作家作品,而是剑指影视文学。有的要写电影《勇敢的心》中的主义,有的说他要写影视作品中的美学。对于这样的选题,我本是的。光看电影,找不到剧本文本的话,话语分析可能会弱化,有可能流于空洞的印象,最后写成的就不是学术论文,而是读后感。再者,主义、美学这样的论题还是宏大了一点,他们能驾驭得了吗?我深表怀疑。

  第二个让老师觉得烫手的,就是资料收集。收集资料本身近于体力活,算不得一道,但在最近两三年却成了问题。很多学生本能地把搜集资料直接等同于百度、最多等同于中国期刊网。他们想都没想到去本校和校外图书馆甚至远程图书馆搜学术论文和专著。连通常搜集学术资料的经验都不具备,都有这么大的盲区!搜集、占有资料是做论文的第一步啊!有的向我抱怨说资料太少。其实,就算冷门的小众的文学论题,对于本科论文而言资料也是充足的。我只有点拨他们该到哪儿去找,尤其提到不妨翻墙,季建业的情人周冰多找找、多阅读外文文献。但这项工作他们做不做,在多大程度上能做到?一个习惯于看图片,习惯于嘻嘻哈哈追剧看视频的人,有没有耐心看大段大段的文字并领会其深意?恐怕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第三个让人觉得烫手的,就是论文写作本身了。按照写作计划,寒假完后,三月份应该交初稿。然而,一周过去了,又一周过去了,杳无音讯。寒假前布置的任务,也不知道他们完成得怎样。群发email,催收初稿,却总有几位保持高冷状,置之不理。也不知到底收到我的email没有。想想他们也要各忙各的事,考研党、找工作、实习、谈恋爱、甚至抖音快手……只有等呗。一般到四月了,院里通知五月初组织答辩,终于,初稿陆陆续续塞进了我的信箱。

  如果你认为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论文是慢工出细活的结果,那你就想多了。那往往是一个星期之内的急就章。院网站上挂有模板,但好像没人看。格式什么的就不说了,论文要件缺这缺那的,这也不说了。要命的是,他们自己写的部分根本就没法看,看得下去的部分基本上是抄的!

  浮躁急功近利的心态在大学里同样存在。大学里经常提到的学术两个字,其实,学是学,术是术。前者更多的是一种思维一种理论,后者更多的是一种操作一种技巧。偏偏我们的大学生们本能地重技巧而忽视学养,到大学生涯最后才让他们就四年所学做个学术总结,何为学术何为学术思维想都不曾想过,不一脸懵逼才怪。就拿那位声称要写《勇敢的心》的同学来说吧,论文摘要、绪论部分硬被他写成了故事情节梗概,我花了半天才让他明白,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的摘要,绪论是对选题的背景、意义和研究方法的总括。前几年似乎是不必花功夫解释这些东西的。

  论文框架我都可以替他们搭构,形成文字还得靠他们自己。前几届学生的论文有的只是在这一步出些问题,需要老师来润色。现在,情况却有很大的不同。病句接二连三,一病不起。而且结构混乱,前面已经说过的,到后面实在没话说又改头换面重新来过…实在没话可说了,就这么着交吧。年复一年,论文篇幅一届比一届短,字数一届比一届少。也难怪,这是一个与语言文字渐行渐远的时代。只要看一眼QQ群就不难发现,喜欢长篇大论的都是老师;学生在群里一般发言不会超过五个字,有时候扔个表情包了事。一个不擅长于用母语表达自己思维的人,突然让他用学术化的语言,就某个学术问题发表一通议论,这实在勉为其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