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毕业论文> 文章内容

华侨大学材料学院魏展画教授课题组研究论文在国际权威刊物《美国化学会志》发表

※发布时间:2020-4-9 14:23:47   ※发布作者:A   ※出自何处: 

  近日,华侨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魏展画教授课题组在钙钛矿电池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在线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DOI:10.1021/jacs.9b11546)该期刊的影响因子为14.695,是化学和材料领域著名的三大刊物(JACS、Angew、AM)之一。论文的第一作者为谢立强老师,通讯作者是魏展画教授,华侨大学是该论文的唯一通讯单位。

  据了解,基于碘铅甲脒(FAPbI3)的钙钛矿具有合适的禁带宽度、较宽的光谱响应范围和优异的热稳定性,有望用于制备高效稳定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然而,FAPbI3往往需要较高含量的溴(通常高于17%)或阳离子来稳定其光活性的钙钛矿相(α相,黑色),并其向非钙钛矿相(δ相,)转变。这种虽然提高了钙钛矿的相稳定性,但又会反过来降低其光谱响应范围,电流输出。

  图 (a) CsPbBr3-FA钙钛矿膜的生长过程示意图, (b)钙钛矿电池的J-V曲线和性能参数,(c)钙钛矿电池的工况稳定性。

  本次研究报道了一种基于CsPbBr3簇的、自下而上的钙钛矿结晶方式,能够制备出具有纯α相、高质量、低缺陷浓度、无甲胺阳离子的钙钛矿膜。研究者发现预合成的CsPbBr3粉末能在钙钛矿前驱液中形成纳米尺度的团簇,这些团簇在钙钛矿中间体的形成过程中能作为晶种辅助钙钛矿膜的生长,并在后续的退火处理中被除去(图a)。采用这种制备方法,仅需使用1%-6%的CsPbBr3就能实现高质量、无甲胺阳离子钙钛矿的制备,从而使得这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短电流密度达到24.52 mA/cm2,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1.78%(图b)。更重要的是,优化后的钙钛矿电池能在工作状况下(100 mW/cm2光照、最大功率点)测试1000小时后,保持82%的初始效率(图c)。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通过调控钙钛矿前驱液化学组成来制备高效率、高稳定性钙钛矿电池的方法,后续有望通过优化钙钛矿/电荷传输层界面,进一步提高钙钛矿电池的效率和稳定性。

  魏展画教授课题组的研究生林克斌、卢建勋、冯文静、宋沛泉、严传钟、刘凯凯、沈莉娜以及田成波老师等参与了本研究工作。该研究项目还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华侨大学科研基金和华侨大学中青年教师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等的支持。 (通讯员:雷水清)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好记者讲好故事”巡回团走进高校活动在广西大学举行

  成都师范学院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主题教育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工作会

  习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强调 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重要举措 继续全面深化实现有机衔接融会贯通胎梦大全

  

关键词:化学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