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论文提纲> 文章内容

法学家何勤华做客皖院“周末大讲堂

※发布时间:2018-10-12 1:34:12   ※发布作者:A   ※出自何处: 

  2018年9月22日上午,应皖院法学院邀请,著名法学家、第二届中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国家级教学名师、华东大学原校长、博士生导师何勤华教授做客皖院“周末大讲堂”第105期,在综合楼206为我校师生作“的历史”和“法学的学习”两场主题报告。校长刘学忠为何勤华教授颁发名誉教授聘书。报告会由法学院院长、皖院社会科合会副刘鑫主持,法学院全体师生近400人聆听了报告。

  报告中,围绕“的历史”这一主题,何勤华首先提出“是什么”的问题,他认为,是依事、用理国家,是的基本,是公的,是追求社会的公平、是。其中蕴含一个重要的前提——良法之治。何勤华从的起源、的发展、新中国道反思三个方面对的历史进行了剖析。

  何勤华教授通过对比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良法之治”思想、古代两河流域的,对的起源问题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他指出:在中国,早在公元前7世纪以后,就有管仲、商鞅和韩非等一批被后世称为法家学派,提出的理论。虽然推崇的管仲推动了齐国的发展,商鞅变法促使秦国快速崛起,韩非子创立的法家学说为中央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但这些“”与我们今天的“”有较大的区别。何勤华教授认为:两河流域文明可能诞生了人类最早的社会,因为思想的起源——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就是继承了两河流域的。

  何勤华教授通过剖析阿奎那、洛克、孟德斯鸠、卢梭等思想家的法学观点,向大家介绍了的“良法”以及与、三权分立等内容。何勤华教授指出,自美国《宣言》首次提出保障的后,的三个要素生命权、权和追求幸福权成了的重要内容,“良法”概念也就此深入。何勤华分析了“中华民族对人类传统的贡献”。他指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良法、法律实施、司法、队伍建设以及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等,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征程。

  新时代下,中国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道?何勤华教授向大家介绍了新中国而又不凡的建设历程。他认为国家不断发展和深化,都需要的规范和引导,反腐也离不开约束下的制度建设。他指出,作为新时代法学专业人才,我们应当重视、、;认识到容易,困难,要从做起。

  何勤华教授还向在座师生分享了自己对历史的三点体会:第一,要重视、、;第二,中国两千年封建传统,易,难,建设任重道远;第三,要从干部抓起、从抓起,从一把手做起。

  围绕“法科学生的学习规划”,何勤华教授认为,法科学生在入学时首先必须明确今后准备做什么。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体会,何勤华教授指出,法科学生无论是选择工作、出国、考研还是创业等,都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道。他以华东大学学生的实例,详细的介绍了法科学生作出选择后应该如何发力并取得成功。他欢迎有志于法学研究和深造的皖院学子报考华东大学研究生。

  何勤华教授的报告旁征博引,论据详实、史论结合、引人深思,使广大师生在享受学术大餐的同时,活跃了思,拓宽了视野。在互动交流环节,何勤华教授详细地解答了大家提出的问题,解答了同学们在“历史”和“法学学习”中遇到的诸多问题,为广大师生讲授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

  本期周末大讲堂由法学院、皖院社会科合会、皖院廉政文化研究中心共同主办。六安市中级、裕安区部分,裕安区人民检察院部分检察官,多位华东大学校友也来到现场聆听报告。

  报告前,何勤华教授与法学院领导班子、青年教师就法学学科建设和法学教育的未来发展等问题进行了交流。何勤华教授分析了当前我国法学学科在发展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青年教师提出的有关学术研究以及个人规划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耐心而细致的解答。

  何勤华,著名法学家,手掌痣的位置与命运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1982年1月毕业于大律系;第二届中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国家级教学名师,中国百千万工程人才,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曾任华东大学校长(1999--2015),作为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兼任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会长,中华司法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法学会副会长;从事法律史教学和研究,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会评专家;近年来的专著、译著和合著主要有《法律篇》、《法学史》、《律学考》、《战争与和平法》、《中国法学史》等,共100多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90余篇。(文/段妍 图/贾良国、刘盖 审核/刘鑫)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