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论文致谢> 文章内容

70岁名校博士毕业今年又获博士后职位他的毕业论文致谢走红网络

※发布时间:2018-12-15 12:23:25   ※发布作者:A   ※出自何处: 

  虽说报考我国国家计划内博士生年龄不超过45岁即可,但真正落实到各个高校和单位,就会出现更加严苛的门槛。

  你会发现,儿时耳濡目染的“活到老,学到老”简直就是个笑话。你可以活到老,也可以“自学”到老,但赶不上年龄的趟,这个学习是无法为他人或者说相关利益单位所认可的。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读博只是单纯地追求学术理想,但一定有部分专业是需要读到博士学位才可以在找工作时具有一定的优势。那么对于这类人来说,“马不停蹄”就必须是生活的常态,与时间赛跑就是悬在头上的一把刀。

  有网友指出,原先好像都是35岁进高校,可是政策早已悄悄发生改变。如果是埋头实验室甚少关注招聘启事而抱定旧有印象,怕是在毕业后哭都来不及。

  现在还有为数不少的人,是在硕士毕业工作几年后再选择回校读博,可到头来却发现社会根本不给你试错的时间和机会。

  而且,即使不存在,即使如同开头那位学者一样,得到家人的支持,导师都会因为你的年龄问题思虑再三。人到中年必定会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的状态,如何在学业和家庭之间寻找平衡?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各方面的身体机能会不可避免的减弱,记忆力和反应速度与年轻学者之间难免存在差距。从培养成本和结果收益上,怕是少有导师愿意招收大龄博士生。

  况且,多数家庭是很难抱有整齐划一的支持心理,无论是原生家庭还是成年后的自组家庭。我们也可以发现,他是在70岁时去读博,那如果把这个年龄提到40岁呢?家人是否还会鼎力支持?家中三个孩子的教育和成长问题,他作为父亲必须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所以焦点还是在于国外大学对“年龄”的宽容度,它们愿意给机会,愿意支持你“活到老,学到老杨旭文的女朋友王秋紫”,校门真的是随时随地为你敞开。

  其实真的不太能理解对年龄设槛的依据和道理在哪里?除了加强人们生活的压力感和窘迫感,真正起到“激励”作用的又能有多少?

  诸多横亘在前,导致做任何事都无法轻盈平和,而是急匆匆热腾腾的。走进书店你会发现社科类的畅销书有太多速成题材在里面。哪怕是学习,都有《7天搞定托福单词》《17天搞定GRE单词》……

  看着这些书,你不得不去想,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何在?为了升学、为了加薪、为了热爱?连国外的考试都不放过硬生生地拉扯到“应试”体制下,然后再总结出一套应对。总想着用最短的时间办最多的事,无论结果好坏,能搭上末班车就行,过了就行,线内倒数第一也问题不大……

  太急了,真的太急了。人生不该是这样的。现在人的平均寿命,男性是73岁,女性是77岁,有这么多年好活,为什么非要在前半段的疯狂发力?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那也是天才顺其自然的成长结果和个人选择,但地介入要求,必须在多少岁之前完成多少事,后半段的人生就要活在前半段的成全下去做一颗老老实实的螺丝钉吗?

  说“体制”,说“政策”颇有点蚍蜉撼树之感,也无法以个人忿忿不平之气去要求中的每一个人放慢脚步享受生活。

  本文由来源于财鼎国际(http://cdgw.hengpunai.cn:27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