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论文答辩> 文章内容

南大博士回应42字超长论文标题:为求精准使用了英文对照词

※发布时间:2019-1-25 4:17:32   ※发布作者:A   ※出自何处: 

  11月27日,南京大学商学院一篇博士答辩论文的标题引发网友热议。这篇名为《员工绩效和家庭对工作干扰影响工作场所不亲组织行为的研究:到的职责履行的中介作用》的博士论文标题被晒上网,让不少网友大呼“读不懂”,甚至有网友认为是恶搞。昨晚,交汇点记者独家专访了该论文作者、南京大学商学院博士生王小予,她坦然回应了网友们提出的疑问,并表示后面会在确保概念准确性的情况下,对标题做一定修改。

  “读不懂,字数实在太多啦!”“这篇博士论文的题目是啥意思?好烧脑的题目呦……”南京大学商学院博士生王小予没有想到,自己的博士毕业论文竟然引来这么多网友关注。

  王小予介绍,今年9月,按照南京大学博士生答辩的正常流程,她向学校提交了自己的论文。随后,这篇论文在答辩前,梦见大海涨潮被南京大学研究生院抽选,被发送到该研究领域内其他学校专家手上进行评定,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盲审”。最终,三位盲审专家对论文给出了不错的评价。

  11月初,拿到盲审评判结果后,王小予正式提请博士论文答辩,并按照学校要求的统一格式制作了海报,在答辩前三天,公开答辩时间、地点以及相关答辩信息,在学校、学院海报栏进行公示,同时也欢迎大家旁听自己的论文答辩。

  说起引起话题的论文标题,王小予显得很平静,但多少又有点无奈。她说:“可能是大家不知道怎样断句,所以引起了歧义吧。”

  作为工商管理专业里人力资源方向的博士生,王小予从事的研究领域与生活有很多结合点。“这一领域的论文一般在遣词用句上不会出现特别生僻的字眼,但是专业名词无法回避,”王小予举例,如标题中涉及的“家庭对工作干扰”“不亲组织行为”“到的职责履行”等。

  王小予进一步解释,例如“家庭对工作的干扰”,在她的研究中,可以通俗地解释为“员工因为家庭原因影响工作表现”;“不亲组织行为”可以理解为“员工为了公司的利益做出的不行为”,非专业读者认为难以理解,是因为这一概念首先由国外学者提出,在国内,业内学者引用时直接采用了英文对应词。

  “做博士论文,在研究过程中,是什么就是什么,如果为了标题的简洁,盲目地进行概括是不严谨的。此前,有国内学者也在学术文章里使用过同样的中文翻译。”王小予说,“在近10万字论文的正文部分,对涉及到的专业名词有详细阐述。”

  王小予的博士论文关注的是2015年的一个著名商业案例——大众通过作弊软件,帮助其在美国生产的汽车实现环保达标。论文中,她根据调查结果披露的信息,进行了“不亲组织行为”的探究。

  业内与王小予有着同样研究方向的学者回应,王小予研究的内容目前在国外是一个热点,对于网络上的争议,该学者表示:“科学与科学的对话,要从概念开始。”

  正在进行该领域研究的学者表示,尽管没有看到这篇论文的详细内容,但仅从标题看毫无问题,不仅如此,在概念上还有新颖性。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研究者表示:“近两年来,在组织行为学研究过程中,国外学者不断提出一些新的概念,引入国内后,因为翻译的问题,很多词语会成为大家的‘笑话’。”

  王小予回忆,11月27日下午4点,答辩准时开始,大约经过了一个半小时,答辩结束。“答辩老师给出了论文的修改,我还没有来得及修改好。”王小予说,下面要做的就是结合答辩意见仔细修改论文。

  王小予告诉交汇点记者,目前答辩的结果是“顺利通过”,但是后面还要根据评审意见对论文进行修改,然后按照,一层一层提交论文,最终完成答辩的所有流程。

  鉴于目前大家对论文标题提出的“意见”,王小予表示后面也会相应做出修改,但是前提是不影响“准确性”。“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在我提交论文以后去中国知网查看。”王小予说。